设为首页 | 加入收藏

今天是:2016-8-31 佛历2560年 丙申年七月廿九

九子岩
编辑:管理员 日期:2023-02-08

      安徽省重点寺院。原名九子庵,又名广化寺(院)。位于九华后山九子岩(今青阳县朱备镇东桥村境内)。相传寺始建于唐代,称“华严禅寺”。据元初陈岩《九华诗集•九子庵》诗原注:寺在碧云峰顶(即九子岩顶),南宋开禧年间(1206~1207)建,即“广化寺”。诗云:“修途百折到山顶,绀宇数间开道场。”明代重建,称“广化院”。光绪十五年(1889)僧悟恒迁至九子岩谷地新建寺宇,称“九子寺”。至1935年,住持僧为悟恒。1957~1961年住持僧海诚。1990年住持僧道林。1991年至今住持僧海诚。现存老殿系清末建筑,民居式,坐西朝东,2层,3开间,建筑面积200平方米,墙壁嵌有明代碑刻。1992年在九子岩顶广化院旧址新建钟楼和寮房,建筑面积96平方米。钟楼内供地藏菩萨塑像。1996年在老殿南侧建大雄宝殿,民居式,2层3间,建筑面积287平方米。殿内供释迦以及地藏、十八罗汉塑像。又在大殿南边和老殿北边新建寮房、斋堂,建筑面积440平方米。1995年在僧家山下双溪寺东北100米处新建九子岩下院“大愿宝殿”,即“地藏殿”。宫殿式,长19米、宽14米,建筑面积266平方米。又建下院寮房,2层6间,建筑面积336平方米。1998年在地藏殿前建“天王殿”,2层,飞檐斗拱,高20米、长11米、宽7.5米,建筑面积165平方米。底层供奉弥勒佛,上层供奉四大天王塑像。九子寺地处山谷盆地,四周峰石环峙,瀑泉争鸣。寺后峰顶排列有大小九峰,状若婴儿依偎母亲团聚嬉戏。九子峰因此而名。峰顶有一瀑布如白云飘空,垂落深涧,此涧名“垂云涧”。寺东北峰上有一瀑布,骤雨过后,辗转为七折,似7幅水帘散落崖谷,此既“七布水”又名“七布泉”。“九子听泉”的“九子泉声”为九华十景之一。寺院东北角谷口岩,石面光滑,约15平方米。上有臀印,相传为僧地藏在此岩打坐时留下的痕迹,后人称此石为“金仙打坐石”。谷口山泉分东南两股支流绕过“打坐石”,呈“二龙吐水”之势,西泻而下,形成壮观的“水帘洞”。寺院北侧有巧用地形的人工布景:一弯月牙池,池上筑有一座小拱石桥。水中央有一座石雕3级圆塔,内供地藏菩萨像。塔前灵龟石,仰望北斗。旁有卧犀牛,西望对岸之月,谓“犀牛望月”之景。寺北有石窍,南北透光,名“石照”。石照深如井,名“天井”。寺院东北角有宋代石塔1座,方形,7级,高9米,内有1尊石佛,座前有小石犬1尊。相传此塔为纪念僧地藏从新罗携来的白犬善听(又名谛听)在九华山悟道而建,故名“九子岩谛听塔”。寺院左前方有一喇嘛塔,为元代晚期建筑。旁有两株两人合抱的参天银杏古树。